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翃的《春从天上来·西湖逢戚畹出游》 全文: 十里帘钩。 拉东风红袖,并上兰舟。 床移弦索,钿擘箜篌。 沙堤雨歇烟柔。 喜山青花好,高栏外、效色行楼。 斗华妆,使衣香狼藉,熏醉眠鸥。 丝笼尚方珍食,聚桂楫如鳞,绿幕张油。 片语腾波,千金倾市,人傅戚畹风流。 想神京梦远,江南好,且听吴讴。 幸无愁。 令西湖化酒,累月春游。
参考注释丝笼(1).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元日,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餳;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 (2).指鸟笼。《广西壮族文学·新的戏剧·刘三姐》:“﹝ 莫海仁 ﹞便计谋使 刘三姐 像‘鸟儿进丝笼一样有翼也难飞’,于是请媒婆说亲,要娶 三姐 为妾。” 方珍各地出产的珍贵物品。《晋书·张寔传》:“遣督护 王该 送诸郡贡计,献名马方珍、经史图籍于京师。” 桂楫亦作“ 桂檝 ”。1.桂木船桨。亦泛指桨。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桂楫松舟,其犹重朴。” 宋 陆游 《蹋碛》诗:“何日画船摇桂檝, 西湖 却赋探春诗。” (2).指华丽的船。 南朝 梁 吴均 《采莲曲》:“江风当夏清,桂檝逐流縈。” 唐太宗 《帝京篇》诗之六:“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清 叶襄 《端午》诗:“桂檝鳧车尽马尘, 虎丘 松柏摧为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