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白玉蟾的《问月台苏竹庄同赋》 全文: 千山万山翠交锁,何处瑶台天上堕。 台前吟久忽登楼,楼前开窗天入座。 留天且莫放天归,问天明月来几时。 青天推月上云表,使我对月自问之。 试问月中玉妃子,人言羿妻无乃是。 夜夜清风为作媒,欲把冰姿嫁谁氏。 桂子婆娑今几秋。 蘂宫珠殿何年修。 吴刚执斧胡不休,玉兔银蟾犹更留。 我闻明皇排空听,又闻李白骑鲸水中捉。 至今天上弄银盘,依旧万星攒碧落。 但见一轮月在天,如何千江千月圆。 月还似水水似月,千眼所见皆同然。 今方得月为诗侣,月亦有情但无语。 延月不久月意归,我欲乘风游玉宇。
名句书法欣赏 夜夜清风为作媒,欲把冰姿嫁谁氏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夜夜(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这里纳凉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为作(1).造作;做作。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豕俛仰嚘咿,为作容声,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辩<列子>》:“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上坟处説不尽乔为作。” (2).犹作为;行为。 唐 李翱 《去佛斋论》:“使佛生於中国,则其为作也必异於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间,以大归乎无差别。” 冰姿淡雅的姿态。 宋 苏轼 《木兰花令·梅花》词:“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金 庞铸 《梨花》诗:“縞袂清无染,冰姿淡不粧。” 谁氏何人。《太平广记》卷三○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永清县庙》:“见荒庙岿然,土偶罗列,无门榜牌记,莫知谁氏,访之邑吏,但云 永清大王 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