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丰稔岁功九有遍,太和景象万方昭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辛亥仲春上幸丰泽园演耕耤礼上躬四推命臣等终亩恭拟应制十韵》 全文: 参考注释丰稔(1).犹丰熟。《后汉书·法雄传》:“在郡数岁,岁常丰稔。” 李贤 注:“稔,熟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道》:“年穀丰稔,百姓安乐。” 清 曾国藩 《复吴南屏书》:“雨泽霑足,岁事可望丰稔。” 汪立波 《“豹子”连长》:“丰稔的秋收也开始了。” (2).富足。《晋书·李特载记》:“ 蜀 有仓储,人復丰稔,宜令就食。” 岁功(1).一年的时序。《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四万六千八十銖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 南朝 宋 沉约 《悯国赋》:“时难纷其未已,岁功迫其将徂。”《北史·循吏传论》:“为政之道,宽猛相济,犹寒暑迭代,俱成岁功也。” 明 宋濂 《燕书》之三三:“阴阳合而大化彰,寒暑正而岁功成,夫妇和而家政理,天道也,亦人道也。” (2).一年农事的收获。《汉书·礼乐志》:“阳出布施於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於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竟亡一岁功,则天下独有受其飢者矣。”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神行令,瑞飞空。迎乾德,祈岁功。”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一:“田家岂不苦?岁功聊可观。” 九有(1).九州。《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毛 传:“九有,九州也。”《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婴丁祸败。”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九有茫茫共 尧 日,浪死虚生亦非一。”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之二:“茫茫九有古 禹 域,南北东西尽戎狄。”参见“ 九州 ”。 (2).佛教语。指众生轮回之三界九地。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恩霑九有,行洽三无。” 明 陈士元 《象教皮编·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为八地,合欲界一地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为有。” 太和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景象(1) 情景;气象 从取景窗看到的景象 (2) 迹象;征兆 万方(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态多种多样 仪态万方 (3) 种种方法;各个方面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