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加赈反告灾,毋乃希恩屡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免河南夏邑等四县积欠》 全文: 参考注释反告恐被人告发,而先行上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闻 爽 使 白嬴 上书,恐言国阴事,即上书反告太子 爽 所为不道弃市罪事。” 毋乃(1).莫非;岂非。《礼记·檀弓下》:“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汉书·董仲舒传》:“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 清 袁枚 《新齐谐·百四十村》:“ 周叟 颇喜饮,今不来卖薪,又不来称祝,毋乃病乎?” (2).犹无奈。 宋 赵时庚 《金漳兰谱·品兰高下》:“虽有不韙之谓,毋乃地邇而气殊,叶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 姜埰 《秋怀》诗:“君子守故辙,毋乃见者嗤。” 希恩希冀恩宠。《旧唐书·裴行俭传赞》:“ 天后 预政之时,刑峻如壑,多以諛佞希恩。”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朕自临大宝,閲是表多矣,非祈泽宗族,则希恩子孙,未有如 锡 生死以国家为虑而儆戒於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减场解元》:“諡议为礼部掌行,当日何以不言?不过希恩于己,嫁祸于人。”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