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范成大的《蛇倒退》 全文: 山前壁如削,山后崖复断。 曏吾达陇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岭处,栗甚履冰战。 牵前带相挽,缒后衣尽绽。 健倒辄寻丈,徐行廑分寸。 上疑缘竹竿,下剧滚金弹。 岂惟蛇退舍,习鸟望崖反。 稍喜一径平,犹有千石乱。 仍逢新烧畲,约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颦末百忧散。 山民茆数把,鬼质犊子健。 腰鑱走迎客,再拜复三叹。 谓匪人所蹊,官来定何干?傥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意者官事迫,如马就羁绊?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名句书法欣赏 腰鑱走迎客,再拜复三叹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迎客(1).迎接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唐 岑参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2).犹言迎击敌人。《孙子·行军》:“欲战者,无附於水而迎客。” 杜牧 注:“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 再拜(1) 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输》 再拜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再拜。——《史记·魏公子列传》 (2) 赵王再拜曰。 三叹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