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阅豆班集堤工》 全文: 中河之水来青齐,漕储浮送输京师。 春常苦弱夏苦壮,节宣有道贵合宜。 去岁霖雨成异涨,六塘达海疏泄迟。 河臣束手窘无策,遂致蚁穴穿长堤。 哀哉吾民罹水患,庐舍漂荡田淤泥。 蠲租赈粟纵不惜,岂如乐业免溺饥。 茭楗并力亟堵筑,宣房速就颇得之。 设堤本以禦民患,不免冲决患益滋。 补偏救弊赖无隐,博施膏泽何稽时,临堤东望增吁嘻。
参考注释蠲租免除租税。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由是推之, 唐 初以前,必皆有蠲租故事,中世方不然。”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熙朝财赋》:“宫中诸费,不及 明 季十分之一,故蠲租减赋,史不絶书,而库藏充裕。”《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 乾隆 时,虏最贪诈,恶租税厚敛,有黷货之名,且不能不归诸府库,乃时时蠲租以市惠。” 赈粟谓发放救济粮。《禅真后史》第五一回:“野无生稼物流迁,賑粟输金赖二天。” 不惜(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乐业 安于职守,乐于效力。乐,意动用法,以…为乐。业,职守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全民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