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赋得山鸡舞镜(七言排律十二韵得山字)》 全文: 名禽闻说来荆国,舞向菱花意转娴。 宝匣乍开看皎洁,雕栊初对讶斓斑。 婆娑应节疑张锦,袅娜含姿半亸鬟。 小折腰时文绶乱,大垂手处绛绡殷。 光悬桂窟虚堂畔,䌽绚霓裳夕照间。 顾步多应怜藻耀,呼朋好试语间关。 讵同鸥鸟群惊客,却比佳人自惜颜。 云翼罢梳还独立,星眸回盼许双攀。 一奁水月平分影,几队鹓鸾共接班。 只为空明矜矫翅,便教饮啄忘栖山。 风翻翠带檐枝亚,春暖重茵砌藓斑。 欲拟当前誇绰约,可知个里本舒閒。
参考注释婆娑(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应节(1).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适应节令。《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令》:“风雨应节,禎祥触类而见。” 袅娜(1) (2) 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 柳丝袅娜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那女子形体袅娜,如随风飘去 含姿带着美好的姿态。 南朝 宋 汤惠休 《楚明妃曲》:“含姿绵视,微笑相迎。” 唐 韩愈 《同冠峡》诗:“宿云尚含姿,朝日忽升晓。” 宋 苏轼 《答李邦直》诗:“别来今几何,春物已含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