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游兰溪 / 游沙湖》 全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参考注释逸少美少年。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览当今之逸少,想后来之英童。” 下临下对;下视。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齐 王巾 《头陁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诗:“下临千仞雪,却背五绳桥。” 水西(1).泛指水的西边。 唐 刘长卿 《寄灵一山人初还云门》诗:“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唐 赵嘏 《汾上宴别》诗:“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2).古寺名。 唐 时胜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宫水西寺 。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国府 涇县 西五里,林壑邃密,下临 涇溪 。旧建 宝胜 、 崇庆 、 白云 三寺…… 宝胜寺 即 水西寺 , 白云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庆寺 即 天宫水西寺 也。” 唐 宣宗 《题泾县水西寺》诗:“ 长安 若问 江 南事,説道风光在 水西 。” (3).花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水西花,叶如萱艸,花黄,夏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