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游锺山》 全文: 江南四月如三伏,北望锺山万松碧。 杖藜试上宝公龛,众壑秋声起相袭。 青峰回抱石城小,白练前横大江直。 石梯南下府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 乔林无风声如雨,时见游僧石上息。 行穷碧涧一庵岩,坐弄清泉八功德。 归寻晚饭众山底,困卧定林依石壁。 朝游不知涧谷远,莫归但觉穿双屐。 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间迹。 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 丈夫济时诚妄语,白首居山本良策。 茹蔬饭糗何足道,纯灰洗心聊自涤。 失身处世足愆尤,愧尔山僧少忧责。
参考注释失身(1) 指女子丧失贞操 一时错误,失身匪人 (2) 失去操守 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3) 身子失去控制 失身坠崖 (4) 丧失生命 臣不密则失身 处世 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 为人处世 愆尤 罪过 卒无补于凤规,只以昭其愆尤。——张衡《东京赋》 山僧(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忧责(1).负责,担负重任。《后汉书·张酺传》:“朝廷望公思维得失,与国同心,而託病自絜,求去重任,谁当与吾同忧责者?” (2).责任,重任。《晋书·刘颂传》:“若未尽其理,虽经异时,忧责犹追在陛下,将如之何?”《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夫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