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嵲的《感事二首》 全文:投身魑魅域,宁免众鬼欺。
 黄昏风雨集,所向道路迷。
 一鬼在前啸,群鬼争和之。
 从以众妖鸟,纷披鸣树枝。
 训狐当傍叫,破獍随后啼。
 斯须哭土枭,次第嗥狐狸。
 睢盱恣陵傲,踸踔争新奇。
 变态遂百出,肴然当此时。
 胡为乃历兹,则伫成{腭月换目}眙。
 其始为股栗,惨悽粟生肌。
 惧以柔脆躯,遂为众鬼縻。
 其中稍自定,注视但嗟咨。
 其终乃释然,坚坐翻愉怡。
 鬼见不为动,技穷将罢归。
 人命固有常,此物终何为。
 迟留待明发,请与众鬼辞。
 
 参考注释柔脆亦作“ 柔脃 ”。1.柔弱,软弱。《老子》:“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夬》“莧陆夬夬,中行无咎” 三国  魏  王弼 注:“莧陆,草之柔脃者也。” 宋  欧阳修 《寄生槐》诗:“檜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榦。”《明史·徐贞明传》:“东南民素柔脃,莫任远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曹学士》:“每以帝子皆生深宫,身体柔脆,必须辅以药石。” (2).柔而易折;软而易碎。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诗之二:“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穀皮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僕徒手与搏,觉其衣裳柔脆,如通草之心;肌肉虚鬆,似莲房之穰。” (3).柔和婉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其一切清圆柔脆争奇鬭巧之作,别録一集,得六百餘闋,名曰《别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