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敖陶孙的《子客昆山得荐严荐严长老时道人散朗开远不》 全文: 平生庾公尘,可涴通州泥。 朅来海门上,日瘦气惨凄。 春风有相导,佚我以闼闺。 前身定闻法,梦作三生猊。 悟公痴钝禅,迎客忽虎溪。 招要得半席,纸帐春缯绨。 东轩养苍云,大似开昔迷。 计程南山北,托宿东院西。 绝怜维摩休,而置法喜妻。 是身於虚空,了不碍角圭。 四大师本无,客亦何所携。 颇闻弁山隅,髯松人儿啼。 山神喝连声,已受三十篦。 岂知沩山牛,未脱靶与犁。 去来同一云,未觉道理睽。 幸忽使竹归,留与老凤棲。 鉴齿恐无对,后期当噬脐。
名句书法欣赏 春风有相导,佚我以闼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有相(1).谓有贵相。 汉 王充 《论衡·命义》:“犹 高祖 初起,相工入 丰 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北史·齐纪中·文宣帝》:“﹝ 武明太后 ﹞及产,命之曰 侯尼于 , 鲜卑 言有相子也。” 唐 白居易 《自咏》:“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 (2).指有贵相的人。《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阎庚》:“鬼云:‘ 庚 命贫,无位禄。’ 仁亶 问:‘何以致之?’鬼云:‘或绊得佳女,配之有相,当能得耳。’” (3).佛教语。佛教主张万有皆空,心体本寂。称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为“有相”。相,指事物的形象状态。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一:“可见可现之法,即为有相;凡有相者,皆是虚妄。” 唐 姚合 《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唯师説始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何谓违宗?彼以物有如种极微也。而忌言人有菴摩罗识。因言无相者无有。詰之曰:如种极微有相不?则解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