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二至三或五至六,七为府及四为州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陜西巡抚巴延三奏报得雨诗以志慰》 全文: 参考注释二至指冬至和夏至。《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 杜预 注:“二至,冬至、夏至。”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威 施 之艷,粉黛无以加;二至之气,吹嘘不能增。” 清 朱大韶 《驳万氏分至不系时说》:“ 周 兼用六代之礼乐, 鲁 用四代,其祭天之月,亦宜损于 周 ,故二至之日不祭天地也。” 五至(1).谓志、诗、礼、乐、哀达到的最高境界。《礼记·孔子闲居》:“ 子夏 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 孔子 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孔颖达 疏:“此经, 子夏 问五至之事, 孔子 为説五至之理……云凡言至者,谓经中五事至者也,云至於民者,君行五事至极於民。” (2).五种标准。《鹖冠子·博选》:“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 王闿运 《题鹖冠子》:“其书言四稽五至,欲人主之知人。”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