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张达的《赠黄空明》 全文: 高士敦古学,持心常了了。 体存虚玄初,用彻品类表。 昭示显沈瞢,若鉴灵台沼。 匪徒烛旷远,亦弗昧纤小。 轩农通内典,诵说达清晓。 亲知多俊彦,名闻著根杪。 忆昔南州翁,引痾苦相扰。 一裁刀圭剂,二竖顷刻剿。 载感厚意陈,揄扬那肯少。 雄辞耸峥嵘,妙札驰騕袅。 生平慕奇术,芳躅无由绍。 闻此倍欣然,临风首频矫。 愿言谐宿心,行矣袭佳兆。
参考注释内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谓儒书为外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蒋太史》:“为人篤嗜内典,一意台宗,虽早登禁林,常有出世之想。”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君精通内典,然未尝见其登坛説法。” 诵说(1).传述解说。《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梁启雄 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2).讽诵讲说。 唐 严郢 《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后学升堂诵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门 惠朗 ,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 明 方孝孺 《送凌君入太学序》:“今之士不然,所习者未脱乎剽窃、诵説之间,而充焉以为足。” (3).歌颂,称道。 宋 王安石 《谢弟安国特赐及第表》:“窃以躬国论听断之烦,而察知孤远之行,略门资贡举之法,而拔取淹滞之才,山林之所诵説而难遭,閭巷之所惊嗟而罕见。” 清晓 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