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沈佺期的《伤王学士》 全文: 闭囚断外事,昧坐半馀期。 有言颖叔子,亡来已一时。 初闻宛不信,中话涕涟洏。 痛哉玄夜重,何遽青春姿。 忆汝曾旅食,屡空瀍涧湄。 吾徒禄未厚,筲斗愧相贻。 原宪贫无愁,颜回乐自持。 诏书择才善,君为王子师。 宠儒名可尚,论秩官犹欺。 化往不复见,情来安可思。 目绝毫翰洒,耳无歌讽期。 灵柩寄何处,精魂今何之。 恨予在丹棘,不得看素旗。 孀妻知己叹,幼子路人悲。 感游值商日,绝弦留此词。
参考注释不信(1).不相信。《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颖达 疏:“汝无得不信我语。”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生长江湖乐卑湿,不信中州天气和。”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2).不诚实;不信实。《诗·小雅·苍伯》:“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史记·穰侯列传》:“夫 三晋 之相与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3).犹言难道。《水浒传》第六回:“胡説!这等一个大去处,不信没斋粮?” 涟洏亦作“ 涟而 ”。泪流貌。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捨畚悽愴,纵鍤涟而。”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儻使 平子 不出, 公纪 不生,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烟烬俱灭。后之识者,无得而观,此予所以抚卷涟洏,泪尽而继之以血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拜已,长跽涟洏而告以故。”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南宫风惨怛,西渐泪涟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