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免江南积欠二百七十万及浙江本年正供三十万两省在京臣工具摺谢恩诗以示之》 全文: 御宇十六年,敬勤盟宥密。 日久虞或懈,触事励无逸。 祗此保赤怀,自信始终一。 际和赖天庥,宜与民休息。 正供三百万,概免施恩恤。 念兹江浙地,财赋之所出。 岂能无水旱,曾未靳赈恤。 闾阎象如何,观民将启跸。 正逢大庆岁,慈宁开六帙。 两江积逋多,蠲除惟一律。 浙省岁额完,足占民俗质。 示嘉量宽徵,庶免追呼疾。 百工佐予者,寰海筹宁谧。 尔虽怀桑梓,予惟责名实。 但期一德同,言谢均奚必。 在易有至训,惠勿问元吉。
参考注释一德(1).谓始终如一,永恒其德。《易·繫辞下》:“恒以一德。” 孔颖达 疏:“恒能始终不移,是纯一其德也。”《旧唐书·裴度传》:“外茂九功,内苞一德,器为社稷之镇,才实邦国之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非至诚一德,其孰能使之?” (2).同心同德。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方此之时,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上下辑睦,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参见“ 一德一心 ”。 (3).犹一能。《管子·法法》:“ 舜 之有天下也, 禹 为司空, 契 为司徒, 皋陶 为李, 后稷 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贤人也,犹尚精一德。” 尹知章 注:“谓各精一事也。” (4).谓法令划一。《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 李周翰 注:“一德,谓法令画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