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江用世的《中秋月夜同允宁经之登观山即景赋此》 全文:携屐屏驺从,凌波渡虎溪。
 凉飔斜霭发,明月落山低。
 曲沼影留竹,长松路暗蹊。
 老僧云外见,宿鸟树边栖。
 古寺悬灯照,高峰入眼迷。
 渔舟疑汎汎,霓羽觉凄凄。
 把酒听丝竹,临风坐阮嵇。
 喜逢星拱北,还羡斗横西。
 一片冰壶朗,千年金镜齐。
 丹砂随处好,勾漏未须题。
 
 参考注释凉飔亦作“凉颸”。凉风。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颸。” 唐  许敬宗 《奉和入潼关》:“是节岁穷纪,关树荡凉颸。” 明  屠隆 《昙花记·尼僧说法》:“旭日散松阴,凉颸浣竹林。” 闻一多 《红烛·春之首章》:“凉飔挟着湿润的土气,在鼻蕊间正冲突着。”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落山指太阳下山。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子夜>和国货年》:“明明还只是子夜,而居然以为天已经大亮了,甚至于太阳又要落山了。”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 陈秉正 老汉从吃过早饭起程,直走到太阳快落山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