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细极毫末,大无方所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法语》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毫末(1).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参差 孔 树,毫末成拱。” 宋 司马光 《和聂之美讽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鲍 亦相欺?”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2).指笔端。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岷山沲江图画十韵》之二:“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 仇兆鳌 注:“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方所方向处所;范围。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法身义》:“若定是金钢,即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唐 顾况 《从江西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诗:“其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宋 李纲 《小字华严经合论序》:“如泛巨海,浩无津涯,必观星斗,乃辨方所。” 明 宋濂 《径山愚庵禅师四会语序》:“若如来大*法则不然,既无体段,又无方所。” 章炳麟 《菿汉微言》:“破我埶易,破法埶难。如时间有无始终,空间有无方所。”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