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咏史》 全文: 范叔困说力,担石乏自资。 夤缘事须贾,客乘从之齐。 牛酒不敢受,贾闻犹怒私。 告相相亦怒,折胁行刑笞。 佯死卷以箦,乃得免祸危。 姓名易张禄,伏匿恐人知。 幸得郑安平,荐剡归王稽。 橐载避秦相,待命复岁馀。 上书慢言外,观王俯仰姿。 计行乃言深,封侯不逾时。 微行谂须贾,绨袍怜赐之。 御以入相府,先入怪久徯。 门下告之故,肉袒谢罪迟。 三罪既庭数,马食纵以归。 德必偿一饭,怨亦报睚眦。 安平旋降赵,王稽坐法诛。 蔡泽遂适秦,相位竟夺其。 机谋誇百变,时穷安能为。 是始还是终,小智真大痴。
参考注释橐载谓袋装车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伍子胥 橐载而出 昭关 ,夜行昼伏,至於 陵水 。”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若乃倾匡量芝,到橐载大药,其 徐 氏《中论》耶?” 避秦(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夏阳 适 晋 ,得 随会 而同奔; 东海 避 秦 ,与 毛公 而俱隐。” 唐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 桃园 堪避 秦 ,寻幽数日不逢人。” (2).指躲避强*暴或战乱。《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我们参禪原是虚名,避 秦 乃其实意。”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乃若 安南 亡于 法 , 朝鲜 并于 日 ,其墐户无天,避 秦 无地之惨剧,尤为见者心酸,闻者发指。” (3).簏名。 待命 等候命令。亦称“待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