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耒的《书初凉夜至将晓:{灵寿寺作}》 全文: 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 城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 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 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 我时守书几,磨墨倾砚滴。 反复小学书,昏目如芒刺。 试寻邻房僧,鼻鼾背负壁。 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 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 须臾闻梵呗,木鱼如叩石。 举头视东牖,朝日已淡白。 反身起披衣,神爽健筋力。 亟来酒瓮边,侧听声唧唧。
名句书法欣赏 反复小学书,昏目如芒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反复 复发,尤指疾病的症状在持续地减轻以后复发 伤寒时有反复 小学 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芒刺(1).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 唐 杜甫 《除草》诗:“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唐 陆龟蒙 《蔷薇》诗:“外布芳菲虽笑日,中含芒刺欲伤人。” 清 吴振兰 《和孟东野<审交诗>》:“滋养待成林,芒刺伤我手。” (2).比喻隐患。《周书·闵帝纪论》:“政由 寧氏 ,主怀芒刺之疑。”《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 高祖 克翦芒刺,思弘政术,惩专朝之为患,忘维城之远图。”参见“ 芒刺在背 ”。 (3).比喻言词尖刻。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法 晋 宋 者,知其病徵,宜思有以相过,而专务温藉,词无芒刺。”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一涉笔,总不免含有芒刺,真是如何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