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凡人于独总宜慎,无可独者当倍蓰
释义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慎独》

全文:
慎独之言始曾子,子思得之传孟氏。
岂惟学者立身方,吾乃因之悟治理。
常人于不见闻处,是谓独也斯慎尔。
惟于帝王独则无,长言试为申其旨。
无论明廷莅政时,如纶如綍谨所始。
深宫温室稍宴閒,复有嫔嫱及内史。
视于无形听无声,意之所向随方揣。
耳属于垣孰踰此,千里应违已若彼。
凡人于独总宜慎,无可独者当倍蓰
乾乾惕若朝继夕,尚虞此意或暂弛。
武王铭于盘盂几杖洵有因,奚啻十目所视十手指。

参考注释

凡人

(1) 平常的人;平庸的人

(2) 俗人

凡人的麻烦永无终止

无可

(1).犹言无可无不可。《后汉书·仲长统传》:“任意无非,适物无可。”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触事无可。”

(2).不能,无法。《艺文类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淮牛渚津 水极深,无可算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恍惚杳冥,茫无实据,虽 阎罗 包老 亦无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决了罪状, 冯云卿 到此时觉得无可躲闪了。”

(3).犹言没有可以。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无可称述。”

倍蓰

亦作“ 倍屣 ”。亦作“ 倍徙 ”。谓数倍。倍,一倍;蓰,五倍。《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要之策士浮谈,视丹书敬义之规,何啻倍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后輦货而归,其利倍蓰。” 王闿运 《罗季子诔》:“ 龚生 之夭,倍徙君年。”

随便看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1: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