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吕陶的《百合》 全文: 盛夏众芳息,景物殊寂寥。 庭前有百合,颖然学春娇。 数枝己耸茂,百朵尤富饶。 拥蔽因巨叶,纷数假长条。 吐秀偏得地,争妍欲干霄。 素粉间璎珞,轻黄染琼瑶。 静若宝幢植,动如鸣佩摇。 尽向杲日丽,不畏炎风飘。 太守雅好事,得之诧朋僚。 绮思入新句,彩图上轻绡。 众目遂赏玩,英华不虚凋。 此物既异常,论议有以招。 人情爱恶间,轻重何以辽。 或谓花之祥,或讥草木妖。 嗟予岂博物,智虑随日消。 欲穷造化理,茫昧增无聊。 疑此亦偶然,发之自根苗。 莫议妖与祥,为公续长谣。
  参考注释化理(1).教化治理。 唐  柳宗元 《河间刘氏志文》:“克生良子,用扬懿美,有其文武,弘我化理。”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 文帝 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 谊 之所言略施行矣。”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嗟乎!荒陬陋区,幸得藉公化理,民不敢为蠹,士不敢为蝎。”《清史稿·世祖纪二》:“化理未奏,则罪在朕躬。” (2).佛家指事物变化之理。《楞严经》卷十:“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髮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茫昧模糊不清。《汉武故事》:“神道茫昧,不宜为法。” 唐  韩愈 《南山诗》:“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明  刘基 《题群龙图》诗:“世间万类皆可覩,茫昧独有鬼与龙。” 叶圣陶 《线下·潘先生在难中》:“两个孩子都怀着失望的心情,茫昧地觉得这样的 上海 ,没有平时父亲嘴里说的 上海 来得好玩而有味。” 无聊(1) 因精神空虚而烦闷 他一闲下来,就感到十分无聊 (2) 言行等庸俗或没有意义而使人生厌 (3) 生活穷困,无所依赖 穷饿无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卧病无聊。——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