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金石亦为焦,况乃柔脆形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嵲的《大热》 全文: 参考注释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况乃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柔脆亦作“ 柔脃 ”。1.柔弱,软弱。《老子》:“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夬》“莧陆夬夬,中行无咎” 三国 魏 王弼 注:“莧陆,草之柔脃者也。” 宋 欧阳修 《寄生槐》诗:“檜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榦。”《明史·徐贞明传》:“东南民素柔脃,莫任远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曹学士》:“每以帝子皆生深宫,身体柔脆,必须辅以药石。” (2).柔而易折;软而易碎。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诗之二:“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穀皮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僕徒手与搏,觉其衣裳柔脆,如通草之心;肌肉虚鬆,似莲房之穰。” (3).柔和婉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其一切清圆柔脆争奇鬭巧之作,别録一集,得六百餘闋,名曰《别调》。”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