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邓深的《寄题真乐斋》 全文: 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 潜者忘於渊,洋洋纵尾鳍。 巢者忘於林,飞鸣唯所宜。 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 师旷岂知声,缪以占齐师。 彼各有真乐,果孰得而窥。 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 陶潜怕折腰,素琴弦不施。 其乐可闻欤,夫盖默识之。 非丝亦非竹,且复非蛾眉。 譬如执热者,洒然濯凉飔。 又如渴不禁,快饮清江湄。 当其得意时,何以富贵为。 手舞而足蹈,诚不之自知。 逢知犹不可,人胡可度思。 君闢真乐斋,我赋真乐诗。 写诗聊寄意,名斋傥在斯。 置之勿复道,焚香诵楚词。
参考注释写诗 有诗意地写或写作诗歌 寄意寄托心意。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 汝愚 ( 赵汝愚 ) 永州 安置,至 洪州 而卒, 朱熹 为之注《离骚》以寄意焉。” 明 唐顺之 《西峪草堂记》:“夫嵬才杰士,其所寄意,必於奔漰汹涌之川、巑岏崔巍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极世间险恠瓌伟超旷之观,然后足以饜其耳目,而发其跌宕濩落不羈之气。”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逸少 ( 王羲之 )好鹅,亦是偶然寄意。”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反复咏叹,寄意深远。” 在斯在这里。《论语·卫灵公》:“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履道者固,杖埶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