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项安世的《次韵苏主管大礬山歌》 全文:我昔典司群玉峰,中有一峰如此雄。
 层珪累璧以亿计,垂棘县黎知几重。
 瑶墀日上光煜爚,琪树风过声冬珑。
 依稀西母翳白凤,彷佛波神驱玉龙。
 自从失脚堕尘土,无复有梦登芙蓉。
 扁舟独钓秦淮月,忽见当年眼中雪。
 苏郎那得便欺人,云是来从武都穴。
 春深犹在玉皇家,秋杪却安淮海宅。
 谁欤有力负之走,夜半贔屭群鳌力。
 自是苏郎有仙骨,造物向君难久啬。
 遂令仙圣役鬼工,预割云根分半席。
 亦知客子是前官,送与新诗合消得。
 客今跛鳖行步悭,无复鳌背观鲸澜。
 何如举此为客寿,却送苏郎登道山。
 
 名句书法欣赏 层珪累璧以亿计,垂棘县黎知几重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亿计臆度;臆断。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十二章二》:“圣德既不易知,而又撮弄字影,横生亿计,其妄更无瘳矣!” 垂棘春秋  晋 地名,以产美玉著称。后借指美玉。《左传·僖公二年》:“ 晋  荀息 请以 屈 产之乘与 垂棘 之璧,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杜预 注:“ 垂棘 出美玉,故以为名。”《文选·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吕向 注:“悬黎、垂棘,皆璧也。” 北周  庾信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 虢 亡垂棘返, 齐 平寳鼎归。” 唐  元稹 《出门行》:“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知几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