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并包众智资多闻,倡明大义清妖氛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魏了翁的《董侍郎生日》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并包谓包括各方面。《庄子·徐无鬼》:“圣人并包天地。”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故驰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并包畜养,无异鉅细。” 明 张居正 《杂著》:“其招徠并包,盖亦有英雄之度。” 众智众多有才智的人。《吕氏春秋·君守》:“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 张良 体弱而精彊,为众智之雋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安得八紘罝,以道猎众智。” 多闻见多识广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倡明提倡并阐明。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濂洛 诸君子,倡明理学,厥功不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旧冬 宗夏 初归,始为之倡明此事。”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引《新繁县志·人物》:“﹝ 费密 ﹞晚年穷困,閤户著书,篤守古经,倡明圣学,以教及门。” 大义(1) 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妖氛亦作“ 妖雰 ”。1.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 晋 杜预 注:“祲,妖氛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 关 河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清 邹容 《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2).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 行者 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参见“ 妖气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