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吴昌龄的《【正宫】端正好》 全文: 美妓。 墨点柳眉新,酒晕桃腮嫩,破春娇半颗朱唇,海棠颜色红霞韵。 宫额芙蓉印。 藉丝裳翡翠裙,芭蕉扇竹叶樽。 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 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颤巍巍雾鬟云鬓,胭脂颈玉软香温。 轻拈翠靥花生晕,斜插犀梳月破云。 误落风尘。 莫不是丽春园苏乡的后身,多应是西厢下莺莺的影神,便有丹青画不真。 妆梳诸样巧,笑语暗生春。 他有那千般儿可人。 常记的五言诗暗寄回文,千金夜古断青春。 厮陪奉娇香腻粉,喜相逢柳营花阵。 这些时春寒绣裀,月暗重门,梨花暮雨近黄昏,把香衾自温。 金杯不洗心头闷,青鸾不寄云边信,玉容不见意中人。 空教人害损。 想当日一宵欢会成秦晋,翻做了千里关山劳梦魂。 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 酒酽花浓锦帐新,倚玉偎红翠被温。 有一日重会菱花镜里人,将我这受过凄凉正了本。
名句书法欣赏 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烛影(1).灯烛的光亮。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宋史·镇王竑传》:“未几,遥见烛影中一人已在御坐。”《花月痕》第四二回:“忽听颼颼的风起,檐下一树丁香花纷纷乱落,瞥见金光一闪,烛影无焰,有个垂髫女子……空手站在炕前。”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 (2).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 唐 李峤 《银》诗:“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 唐 卢纶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诗:“步帐歌声转,妆臺烛影重。” 柳暗花遮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胧的景色。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 曙色 破晓时的天色 从窗口透进了灰白的曙色 当曙色开始照到西边最高的峰顶时,他的人马还走在相当幽暗的群山之间。——姚雪垠《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