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宋太宗的《逍遥咏》 全文: 难求的当问愚痴,那个堪言好事知。 名利猛贪无有足,多端动止没规仪。 浮生不实将何用,欲把非常乱作为。 谩语饶教能配类,一朝患害殢他谁。
  参考注释谩语(1).说谎话。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一:“ 光 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復来,问脱胡桃皮者。 光 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訶之曰:‘小子何得谩语。’ 光 自是不敢谩语。”《明史·左良玉传》:“ 马士英 、 阮大鋮 用事,虑东林倚 良玉 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 (2).谎话。 郭希仁 《钱君定三传》:“抵 青门 ,仰瞻城郭壮伟,叹曰:古人谓攻城略地,殊非易事,向嗤为谩语,今乃信之。” (1).随意相语。谩,通“ 漫 ”。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四:“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 (2).轻慢不逊的话。谩,通“ 慢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杨嗣昌 督师 夷陵 ,檄令降, 自成 出谩语。”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患害祸害。《管子·度地》:“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人乃终身无患害而孝慈焉。”《史记·太史公自序》:“自 三代 以来, 匈奴 常为中国患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我正是慈悲生患害,这一场鬼使神差。” 郭沫若 《天地玄黄·相见以诚》:“教育施行过早,有时是有严重的患害的。” 他谁犹言何人、谁。 宋  朱淑真 《秋日偶成》诗:“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恁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