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出师》 全文: 出师在何所,仍在西北荒。 渠魁既未获,丑逆因跳梁。 留处军原寡,计月输糇粮。 协力剪渠羽,中路乃乖张。 反戈忽内向,百骑曾奚当。 犯台夺军食,遂致大獗猖。 回思去年来,饥赈乱与康。 谁知煦妪恩,不足怀豺狼。 我直彼则曲,六师宜张皇。 以正讨凶乱,言顺气倍强。 劲卒简子弟,召募非编氓。 储胥发帑项,赋役非加常。 其间或雇赁,仍令计价偿。 究不无劳民,宽赋颁十行。 内安外易攘,逆靖顺受庆。 丙夜筹军机,九微对烛光。 宴乐弗耽盘,敉宁期久长。 出师匪得已,永言示大方。
参考注释出师(1) 完成从师学艺 (2) 率兵征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得已(1).谓得以了结。《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乃请 蘄 狱掾 曹咎 书抵 櫟阳 狱掾 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2).谓出于自己的意愿。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者欲奉亲数千里而归先生,会须就州学,欲入太学,则日已迫,遂弃而不顾,则望以充父母养者,无所勉从,此岂得已哉?”《元典章·兵部一·逃亡》:“随路民户,或困於公役,或逼於私债,逃窜失业,谅非得已。” 永言长言;吟咏。《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孔 传:“谓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 晋 何敬祖 《杂诗》:“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援 灵均 以永言兮,绎 羲 文 之所指。” 大方(1)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村里人倒很大方,愿意管我饭 (2) (举止)自然不俗气;无拘束 他举动活泼;说话很大方爽快 (3) 衣着适当 她的一个肩带往下拖垂,用美国的标准来说,使她倒显得很大方 (4) 大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