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 全文: 缧囚往虑问,勤恤意不息。 猛虎在陷穽,挑尾尚求食。 常忧有诖误,非罪罹暴迫。 蔼蔼万乘都,憧憧四方客。 一遭纤微衅,监垢莫磨拭。 是以大君心,惟恐横抵摘。 前法著以律,后法编以册。 每当炎蒸时,狱器用刷涤。 应无古冤血,地下化为碧。 我今因牵吟,聊以肝胆沥。 刑人皆得辜,不以尤地脉。 间归即解鞍,浣手嫌控靮。 昔言善烹鱼,必先溉釜鬲。 愿言保兢慎,切勿厌此役。 夜月可留翫,清樽可独适。 一榻宽且平,群动都已寂。 可用休其劳,不休庶终夕。
参考注释烹鱼《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 毛 传:“亨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亨鱼,则知治民矣。”亨,“ 烹 ”的古字。后以喻治民。 宋 王应麟 《玉海·帝学·庆历迩英阁讲诗》:“三月戊午讲《匪风》‘谁能亨鱼’。上曰:‘ 老子 谓治民若烹小鲜,义近是乎?’ 丁度 曰:‘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参见“ 烹小鲜 ”。 必先(1). 唐 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居二日, 光业 状元及第。” (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釜鬲泛指炊器。鬲,陶制。圆口,三空心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蔡泽 ﹞之 韩 魏 ,遇夺釜鬲於涂。” 裴駰 集解:“《尔雅》曰:‘款足者谓之鬲。’ 郭璞 曰:‘鼎曲脚。’”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鬱以糜百物。” 清 唐甄 《潜书·善施》:“必釜鬲之约,三年不忘,不易其日,不易其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