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道潜的《宁川西寺水阁呈周格非承议》 全文:岧峣画栋与云平,一派寒流玉镜清。
 三岛胜形方足拟,千钧笔力始能名。
 鸥翻翠霭光中去,山倚朱栏静处横。
 令尹政闲勤把酒,风流未减谢宣城。
 
 参考注释三岛(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方足(1).方形的脚。常与“圆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达性论》:“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参见“ 圆首方足 ”。 (2).指马之类动物的脚。亦借指马之类动物。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圆蹄方足,躑躅在郊,风啸电奔,声遨处囿。” 千钧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商君书·错法》:“ 乌获 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纪事二十二韵》:“千钧寧觉重,七札岂曾妨。”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这念头一起,就是千钧之力也收它不住。” 笔力 写字、画画、写文章用笔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气势 笔力雄健 能名能干的名声。《后汉书·侯霸传》:“后为 淮平 大尹,政理有能名。” 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籍甚 黄丞相 ,能名自 潁川 。”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澥 后累迁 同州 刺史,所在有能名。”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东平州牧相尸遇鬼》:“余友 朱伟度 太守之权知 东平州 也,颇有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