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俯首一官真底事,倒囊三百更何求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耒的《同无咎遐寂文叔同游凝祥得游宇》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俯首(1) 低下头 俯首做画 (2) 比喻顺从 俯首听命 底事(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倒囊倾囊,倒出囊中所有的钱物。亦喻慷慨助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气义》:“﹝士人﹞曰:‘前 尧山 令 樊泽 ,举制科,至此,马毙囊空,莫能前进。’ 执易 造焉,遽輟作乘马,倒囊济之。” 宋 叶适 《承事郎致仕黄君墓志铭》:“﹝ 黄正己 ﹞约嗇凡用……然客至,輒具酒食中礼,或一日忽倒囊与人钱,不吝也。”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