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七国谋臣诏,三闾贤相贬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曾瑞的《【中吕】醉*春*风_清高七国谋》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七国(1).指 战国 时 秦 、 楚 、 燕 、 齐 、 韩 、 赵 、 魏 七国。《史记·苏秦列传》:“凡天下战国七。”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征,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春秋 则二百餘国, 战国 为七国。” (2).指 汉景帝 时 吴 、 楚 、 赵 、 胶西 、 济南 、 菑川 、 胶东 七个诸侯国。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史记·袁盎晁错传列》:“ 吴 楚 七国果反,以诛 错 为名。”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太慰帅师,甫下 滎阳 ,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晋 潘岳 《西征赋》:“成七国之称乱,飜助逆以诛 错 。” 谋臣为帝王出谋划策的臣子;有谋略的臣子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宋· 苏洵《六国论》 三闾指 屈原 。《后汉书·孔融传》:“忠非 三閭 ,智非 鼂错 ,窃位为过,免罪为幸。” 李贤 注:“即 屈原 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故 夷 、 皓 有安归之叹, 三閭 发已矣之哀。”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唤起九歌忠愤,拂拭 三閭 文字,还与日争光。”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辙乱旗翻屡败车,行吟憔悴比 三閭 。” 贤相贤明的宰相。《荀子·富国》:“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承上问而不蔽下臣之美,贤相之盛节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我们的学者也曾说过:要征服 中国 ,必须征服 中国 民族的心。其实, 中国 民族的心,有些是早给我们的圣君贤相武将帮闲之辈征服了的。”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