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
释义 | 名句出处摘自《史记·赵世家》 解释:终极的品德的人是不会与平常的俗人合流的,能成就极大功业的人是不会和众人谋划的。 原文摘要: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至德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荀君 清识难尚, 钟君 至德可师。” 不和(1) 意见分歧 这两人之间从未有任何不和 (2) (3) 不一致、不团结,缺乏和谐和一致的意见 制造不和 (4) 以争吵,摩擦和对立为特色的持久的不一致 由这种局势而引起的争论是激烈的,不和看来要表面化 大功(1) 大功业,大功劳 (2) 奖励用语 记大功一次 不谋(1).不商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閭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谋。” 李善 注:“不谋同辞,不期同时,一朝会 武王 於郊下者八百诸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会有买妾者,急货之。妻以其不谋故,罪 柴 ,益迁怒女,詬駡益毒。” (2).不谋求。《书·盘庚中》:“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二:“忠臣率志,不谋其报。” (3).不合,不符。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注说改正文例》:“ 段玉裁 氏曰……以上诸条,皆因先用注説改正文,又用已改之正文改注,於是字与义不谋,上与下不贯矣。”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