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蕃甲行》 全文: 权舆甲胄作轩辕,铜头铁额人惊看。 函人慎术精五属,合甲寿至三百年。 然惟犀兕察革空,视里视朕要取坚。 后世乃有锁子甲,铁环金练蛇鳞翻。 我闻其名未睹物,偃武日久工失传。 底定伊犁尽肉袒,台吉宰桑来后先。 取其重器藏武库,铁章蕃甲驿致骈。 当时噶尔丹策凌,恃远抗大数扰边。 其人狡谲习攻战,颇能怜下人称贤。 备器致用慑邻服,哈萨克无能为患。 以武得之守讵可,逆天内溃宗弗延。 廿一昂吉皆入化,四图什墨为我臣。 组铠虎皮包弗用,或异得四白鹿旋。
参考注释底定(1).达到平定。《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 蔡沉 集传:“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荡也。”底,一本作“ 厎 ”。 (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书·尉迟运传》:“ 东夏 底定,颇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阳公主赞并序》:“卒见削平多垒,底定京师。” 明 李贽 《与凤里》书:“一身漂泊,何时底定。” 肉袒 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台吉旧时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噶 ( 噶尔丹策零 )少年聪黠……诸台吉乐为之用。” 古时 蒙古 贵族的称号。源出汉语“太子”。 成吉思汗 时只用于皇子,后来渐成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称。 清 朝沿用其名作为封爵之一,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赠 蒙古 及西北边疆某些民族的贵族首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一二等臺吉,许以一子袭职外,餘子概为四品。”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张幕而处,其王与臺吉辈,虽有寝室,而不可遍及烝民。” 宰桑明 代 蒙古 官号。从 元 代沿袭而下。为汉语“宰相”的音转。绝大多数出身于非 成吉思汗 家族的封建领主。 达延汗 时,为巩固汗位,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和诸王、台吉的僚属。只有 卫拉特 地区仍保留其封建领主的地位。 后先 脚前脚后距离很近 舟与哨相后先。——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