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纪昀的《河中石兽》 全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参考注释重修(1)  (2) 再度修整或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重修庙宇,再造金身 (3) 再次增删修改 重修《本草》 石兽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济南  平陵城 北石兽,一夜中忽移在城东南 善石沟 ,上有狼狐千餘迹随之,迹皆成路。”《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 汉 代而有之矣。”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 鄂王 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碑碣石兽》:“ 唐 律,诸毁人碑碣及石兽者,徒一年。”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