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王冕的《李侯 其一》 全文: 李侯世名仕,誉重才德优。 清白树嘉政,藉藉载歌讴。 夫何挽尘鞅?幽幽滞南州。 游魂未能归,永怀故园丘。 孤云落日淡,惊涛大江秋。 匪以见者悲,抑为闻者愁。 我亦陟岵子,忽觉涕泪流。
  参考注释陟岵(1).《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后因以“陟岵”为思念父亲之典。《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荀爽 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貽曰:‘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岵瞻望,惟日为岁。’” 李贤 注:“ 爽 致敬於 膺 ,故以父为喻也。”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送君强成歌,陟岵翻感激。” (2).借指父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自罹陟岵之忧,庐深山莫与往来。”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鹤楼赴义》:“趋庭教,陟岵思,望断 衡阳  季子 悲。”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父绍泰加赠清吏司员外郎制》:“用以著资庭之报,庶几慰陟岵之思。” (3).借指父亲谢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仇竹屏》:“捧誥趋庭日,中途陟岵悲。兼之诸弟谢,奈此藐孤遗。” 涕泪(1).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絶,目犹烂然。” 宋  司马光 《送张兵部知遂州》诗:“闻道 西州 遗画像,使我涕泪空霑衣。”《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就接连不断地打了无数的喷嚏,闹得涕泪交流。” (2).涕泪俱下;哭泣。《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黄初 二年,进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为阿翁。 帝 谓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为涕泪。” 唐  杜甫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诗:“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纫针》:“妻携女归告两弟。两弟任其涕泪,并无一词肯为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