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驻烟郊行宫作》 全文:今朝程颇遥,过午乃税乘。
 传宣觐谒官,首问地方政。
 群称屡稔后,闾阎乐万姓。
 止止莫多言,吾惟益懋敬。
 
 参考注释止止(1).犹止之。止于其上。《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郭象 注:“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虚至静也。” 王先谦 集解:“案下止字或‘之’之误。” 唐  权德舆 《与道者同守庚申》诗:“吉祥能止止,委顺则生生。” (2).停止;止住。《法华经·方便门》:“止止不须説,我法妙难思。” 唐  窦参 《湖上闲居》诗:“止止復何云,物情何自私。”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谁要卿料理,欲説且止止。” 多言(1).犹言好讲闲话;多说。《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 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 阎乐 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 二世 自*杀。” 宋  王安石 《不诂自明》:“ 仓頡 造书,不詁自明。于乎多言,只误后生。” 明  陈子龙 《病鹦鹉》诗:“多言老更甚,解梦病增疑。”《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石老鼠 听见这话,方才不敢多言了。” (2).犹常说。《朱子语类》卷八:“人多言为事所夺,有妨讲学。此为不能使舡,嫌溪曲者也。” 懋敬勉励戒慎。《书·太甲下》:“先王惟懋敬厥德,克配上帝。”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予之有望於三子者,可谓远也已矣。三子者,其懋敬之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