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慈母殷勤岁月多,一门百口赖调和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贤的《追思先母》 全文: 参考注释慈母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古称抚育自己成人的庶母为慈母 殷勤(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岁月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一门(1).一道门户。《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 郈 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 错 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 京兆 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清 郑燮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曹 氏父子, 萧 家骨肉,一门之内,大小殊轨。” (4).一个来源。《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5).犹言一类。 晋 张华 《游猎篇》:“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清 刘毓崧 《古谣谚序》:“ 臧 氏 懋循 之《诗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语》,则謡谚并收,然皆以謡谚各列一门,而非以謡谚特编一集。”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南齐书·刘绘传》:“ 绘 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 张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缓韵, 顒 辞致綺捷, 绘 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 刘绘 贴宅,别开一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7).一件,一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一门亲事,十分指望着九。”《红楼梦》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 老舍 《正红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梁斌 《红旗谱》十三:“ 二贵 离不得哥哥,他们自小儿在一块长大,这一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是一门里哭。” 百口(1).全家;近亲一族。《列子·说符》:“人有滨 河 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赵岐传》:“闔门百口,埶能相济。”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劝 椿 ( 杨椿 )出亡, 椿 曰:‘吾内外百口,何所逃匿!正当坐待天命耳。’” 清 沉受宏 《赠吴事衍》诗:“百口长悲殉乱离,一身何幸还乡里。” (2).一百人。《北史·杨素传》:“ 仁寿 初,代 高熲 为尚书左僕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 (3).满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邑令拘邻保,血肤取实,究无端绪,惟媒媪述相謔之词,以此疑 朱 。捕至,百口不承。” (4).众多的嘴。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 调和(1) 调解使和好 调和对立的观点 (2) 配合得适当;和谐 色彩调和 (3) 折中;妥协 (4) 混和;搀和 (5) 调味 非调和之有异。——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调味品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