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 |
释义 | 名句出处摘自《后汉书·列传·列女传》 解释:如果行为违背神灵,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礼义如果有过错,就会受到上天的薄遇。 原文摘要: 参考注释行违行为乖戾。 宋 王明清 《投辖录》:“我之主翁行违多不循道理,宠婢多而无嗣息,每钩致年少之徒与群妾合,久则毙之。” 神祇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天则(1).犹天道。自然的法则。《易·乾》:“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唐 杨炯 《浑天赋》:“俯察人事,仰观天则。” 清 黄宗羲 《郑兰皋八十寿序》:“时有常变,势有顺逆,德有刚柔,类有邪正。然此中各有自然之天则。” 刘师培 《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近世哲学家以此法为天则。谓天下事物,均依自然定规之活动力,即变形变化之际,亦各有一定不易之定规。” (2).天子的法令。 礼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