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缺名二的《五言诗·其二》 全文:吾死不须哭,徒劳枉却声。
 祇用四片板,四角八枚丁。
 急手涂埋却,臭秽不中亭。
 墓内不须食,麦酒三五瓶。
 时时独饮乐,饮尽更须倾。
 只愿长头醉,作伴唤刘伶。
 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
 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
 十六作夫役,二十充府兵。
 碛里向前走,衣钾困须擎。
 白日趁食地,每也悉知更。
 铁砵淹甘饭,同火共分诤。
 长头饥欲旺,肚似砍穷坑。
 遗儿我受苦,慈母不须生。
 相将归去来,间不浮可亭。
 妇人因重役,男子从征行。
 带刀拟开煞,逢阵即相刑。
 将军马上死,兵灭地君营。
 血流遍荒野,白骨在边庭。
 去马游残迹,空留纸上名。
 关山千万里,影绝故乡城。
 生受刀光苦,意里极皇皇。
 
 参考注释夫役被调发服劳役或受雇而供役使的人。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应缘军务所须,并不得干扰百姓。如要车牛夫役及工匠之类,并宜和雇情愿,仍优给价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北宋 的夫役是自耕农、佃农等广大农民负担的无偿的劳役。” 叶圣陶 《城中》:“他只挟着一个皮书包,不需要夫役帮助,也不象其他旅客那么慌忙。” 夫役,旧指从事体力劳动或被役使的人。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 广州市 上用黄土铺道恭迎 香港 总督 金文泰 的时候,特派三百名伕役洗刷墙壁上的‘打倒帝国主义’。”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这些奴隶在平时便做农;在有土木工事的时候便供徭役,在征战的时候,便不免要当兵或者是伕役了。” 府兵(1). 魏  晋 至 隋  唐 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晋书·刘弘传》:“ 弘 子 璠 追遵 弘 志,於是墨经率府兵讨 勱 。”参阅 谷霁光 《府兵制度考释》第一章。 (2).一种兵制名称。详“ 府兵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