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释义 | 名句出处摘自《论语·季氏篇》 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原文摘要: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三友(1).《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谓益友和损友各有三。后多以指益友。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序:“戏謔而逢规诫,指讽而见师表,益过三友,岂易得哉?” 宋 秦观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投閒数访之,可得三友益。” 明 杨慎 《送谢子佩》诗:“益者来三友,同心得二人。” (2).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琴、酒、诗。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诗:“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輒举酒,酒罢輒吟诗。” (3).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月、梅、杖。 宋 陆游 《梅花》诗:“江上梅花吐,山头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4).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松、竹、梅。俗称岁寒三友。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词:“松篁佳韵,倩君添作三友。” 清 朱耷 《题三友图》诗序:“三友,岁寒梅、竹、松也。” (5).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梅、竹、石。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梅竹石三友》:“今人但知松、竹、梅为三友,莫知梅、竹、石之为三友也。” (6).指本身与其他二物共为三友。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 宋 陆游 《题庵壁》诗:“身并猿鹤为三友,家託烟波作四邻。” 宋 陆游 《感昔》诗:“身琴腰剑成三友,出 蜀 归 吴 歷百城。” 友直与正直的人交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多闻见多识广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便辟亦作“ 便僻 ”。1.谄媚逢迎。《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邢昺 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南史·王晏传》:“﹝ 王晏 ﹞性甚便僻,渐见亲侍,常参议机密。”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直隶 ,为帝都者七百餘年,举天下便僻巧媚之士凑集焉,加以从龙入关之裔,驱恣淫佚,恣慢横暴。” (2).指谄媚逢迎之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 (3).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新唐书·刘蕡传》:“惟忠贤是近,惟正直是用,内宠便僻无所听焉。”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王 则一任 李斯 、 王翦 、 蒙恬 而已,岂无便辟之使、燕昵之謁邪?” (4).善于言辩。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娘为之咏》诗:“丰容好姿颜,便辟工言语。”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刘伯温 如丛臺少年入説社,便辟流利,小见口才。” (5).曲折移动貌。《诗·大雅·板》“无为夸毗” 唐 孔颖达 疏:“然则夸毗者,便僻其足,前却为恭,以形体顺从於人,故云以体柔人。”《新唐书·白孝德传》:“ 孝德 拥二矛,策马絶 河 ,半济, 怀恩 贺曰:‘事克矣。其揽轡便辟,可万全者。’” 友善朋友之间亲近和睦的 与亮友善。——《三国志·诸葛亮传》 温和,友善,总是那么容易接近,并且爱好社交 便佞用花言巧语逢迎人 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