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见桃下栽松感而有作》 全文:园中种树群芳滋,几年荣长纷葳蕤。
 或列山侧或傍池,同蒙雨露争参差。
 阿谁位置失其宜,山桃下植青松枝。
 蜿蜒未放拿空奇,甘为蓊蔽嗟何辞。
 春日抽条绿叶彼,势高独占阳和私。
 葱茏待到岁寒迟,吁哉已过煦妪时。
 我欲借问场圃师,种植颠倒意何为。
 青松磊落龙凤仪,山桃弱质人所嗤。
 胡居松上茂荫垂,因循坐令虬枝萎。
 自古抡材还若兹,坐对感慨抒幽思。
 安得橐驼妙手移,或弃山桃付芟夷。
 良材俾沐三春曦,他年梁栋诚堪期。
 
 参考注释自古(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抡材(1).选择材木。《周礼·地官·山虞》:“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南二里,坞将尽,闻伐木声,则抡材取薪者,从其南渐北焉。” (2).见“ 抡才 ”。 若兹如此。《书·大禹谟》:“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雄图悵若兹,茂宰深遐睠。” 感慨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幽思(1) 深思;思索 忧愁幽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