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义山的《饯行省郎中王君祥》 全文: 以儒饰吏号通材,忽报曹装打叠回。 个样归舟惟载月,若为送客只将梅。 云凝春树何堪别,昼永甘棠待再来。 无限依依怀渭水,揽衣不寝夜徘徊。
  名句书法欣赏  以儒饰吏号通材,忽报曹装打叠回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饰吏致力于吏治。 唐  孙逖 《授吕周等御史制》:“能兼饰吏之文,更有过人之实。” 宋  苏轼 《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既愷悌以宜民,亦儒雅而饰吏。” 通材(1).即通才。《孔丛子·独治》:“其人通材,足以干天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南部人物之盛》:“通材重望,如少保 黄公 。”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近世为长史者,都邑之士必不如村落之儒,经世之通材必不如田家之讼棍。”参见“ 通才 ”。 (2).通用之材。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饌·蔬食》:“山药则孤行并用,无所不宜,併油盐酱醋不设,亦能自呈其美,乃蔬食中之通材也。” 打叠(1).收拾;安排。 宋  刘昌诗 《芦蒲笔记·打字》:“收拾为打叠,又曰打迸(一作併)。”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江 南城破, 曹彬 见 李国主 ,即放入宅,言令打叠金银。”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唤山童门户好关者,把琴书打叠。” 茅盾 《路》:“这是因为近来风声又紧, 武昌 城里的老百姓,不得不打迭些细软送进 汉口 租界。” (2).振作。 元  无名氏 《红绣鞋》曲:“强打叠精神怎过,思量的做不的生活,越思量越间阻越情多。” 巴人 《运秧驼背》:“他打迭着精神起了床,支撑着软瘫了的身体,走下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