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强至的《送京西运使周度支》 全文: 公持使台柄,行矣过乡关。 自昔捐繻处,于今拥节还。 素推仁义本,将底输赋閒。 惠足跻民富,威先变吏顽。 高谈能佐治,大笔出诛奸。 所禀具纯德,未尝柔正颜。 最为时论重,自结主知难。 忠节久方见,诏音行复颁。 匪朝登相阁,均福浸人寰。 列郡方驰恋,征舻已莫攀。 风霜十月始,铙鼓一川间。 骤夺孤生庇,瞻言感涕潸。
参考注释自昔往昔;从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于今(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拥节(1).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 南朝 陈 徐陵 《关山月》诗之二:“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隋书·高祖纪下》:“ 燕 南 赵 北,实为天府,拥节杖旄,任当连率。”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拥节东南,上寄一方之休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文忠之谦》:“其子 文襄王 復以英年拥节,屡镇边隅。” 孙中山 《实行裁兵宣言》:“躬自减削,以导国人,亦冀拥节诸公,翻然憬悟。” (2).指执持仪仗。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鸣騶盛,拥节严,行行避人谁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