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逢人赏岐嶷,问字识之无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喻良能的《印印诗》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岐嶷《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朱熹 集传:“岐嶷,峻茂之状。”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聪慧。《东观汉记·马客卿传》:“ 马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接应诸公,专对宾客。”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略 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羣书。” 唐 李颀 《送刘四》诗:“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许彝千 少便岐嶷,总角风气更进。” 问字请教学问 闻道携壺来问字。——苏轼诗 客来问字莫载酒。——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栋芽》 之无(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