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冠冕台端孰比隆,文章礼乐旧家风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牛焘的《读王谢传十二首·其六·王仲宝俭》 全文: 参考注释冠冕(1) 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2) 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北史·寇洛等传论》 冠冕堂皇 台端敬辞。称对方。 宋 欧阳修 《与程文简公书》:“屡烦台端,悚仄可知。” 清 曾国藩 《复胡润之书》:“闻台端剗除强*暴不遗餘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 即台杂。《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之职有四,谓推、弹、公廨、杂事……臺内之事悉主之,号为臺端,他人尊之曰端公。”《新唐书·百官志三》:“侍御史六人……久次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掌、进名、迁改及令史考第,臺内事顓决,亦号臺端。”参见“ 臺杂 ”。 比隆同等兴盛。《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娄敬 説曰:‘陛下都 洛阳 ,岂欲与 周 室比隆哉?’”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论》:“﹝ 武帝 ﹞固将求功於圣人之典,以与三代比隆,而为不世出之主也。” 明 宋濂 《送钱充一还天台》诗序:“皇 明 肇造区夏,比隆 唐 虞 。”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自尔及 汉 ,记事韵文,后世莫与比隆。” 文章(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礼乐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旧家(1).犹世家。指上代有勋劳和社会地位的家族。 唐 李商隐 《为同州侍御上崔相国启》:“此皆相国推 孔 李 之素分,念 国 高 之旧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 俞慎 ,字 谨庵 , 顺天 旧家子。”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虽然成家立业之后,他也许修家谱,造祠堂,俨然以旧家子弟自居,但这究竟是后话。” (2).犹从前。 宋 元 人诗词中常用。 宋 杨万里 《答章汉直》诗:“老里睡多吟里少,旧家句熟近来生。”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惟有旧家 秋娘 ,声价如故。” 金 元好问 《石州慢》词:“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鬢毛争信星星却。”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