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陈子昂的《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全文: 生涯琴良浩浩琴。 天命固谆谆。 闻道神仙尉。 怀德遂为邻。 畴昔逢尧日。 衣冠仕汉辰。 交游纷若凤。 词翰宛如麟。 太息劳黄绶。 长思谒紫宸。 金兰徒有契。 玉树已埋尘。 把臂虽无托。 平生固亦亲。 援琴一流涕。 旧馆几沾巾。 杳杳泉中夜。 悠悠世上春。 幽明长隔此。 歌哭为何人。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寂寥守寒巷。 幽独卧空林。 松竹生虚白。 阶庭横古今。 郁蒸炎夏晚。 栋宇闷清阴。 轩琴交紫霭。 檐户对苍岑。 凤蕴仙人箓。 鸾歌素*女琴。 忘机委人代。 闭牖察天心。 蛱蝶怜红药。 蜻蜓爱碧浔。 坐观万象化。 方见百年侵。 扰扰将何息。 青青长苦吟。 愿随白云驾。 龙鹤相招寻。
参考注释太息(1) 即“叹气”。 (2)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种感情 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 感动太息。——清· 张廷玉《明史》 黄绶(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