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本的《送徐允迪还城中》 全文: 寒梅照虚牖,严霜凋敝裘。 故人动归兴,岁宴不可留。 徐卿立身何坦荡,行年五十犹偃仰。 不思唾手取公卿,却甘低头在草莽。 市中卖药能逃名,杖头挑钱还解酲。 悲来不作穷途哭,时复有诗鸣不平。 忘年之交古来有,臭味相同即为偶。 来迟去疾奈尔何,无限离情付杯酒。 北风吹雨凝作花,船头敲冰船尾划。 道傍行人指归路,城上栖乌还到家。 城市尘埃易更改,还念山林青眼在。 看花有约明年来,教我村童埽门待。
参考注释立身 安身,存身 几无立身之地。——《广东军务记》 坦荡(1) 宽且平 一片坦荡的苇丛 (2) 喻人心地正直,心胸开阔 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 胸襟坦荡 行年(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偃仰 俯仰。比喻随世俗沉浮或进退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诗·小雅·北山》 与时迁徙,与世偃仰。——《荀子·非相》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啸歌:长啸或吟唱)。——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偃仰僵仆。——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