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张可久的《【正宫】端正好_渔乐钓艇小》 全文: 渔乐。 钓艇小苫寒波,蓑笠软遮风雨,打鱼人活计萧疏。 侬家鹦鹉洲边住,对江景真堪趣。 黄芦岸似锦铺,白蘋渡如雪米莫。 野鸥闲自来自去,暮云闲或转或舒。 日已无,月渐出,映蟾光满川修竹,助风声两岸黄芦。 收纶罢钓寻归路,酒美色鲜乐有余,此乐谁如?。 睡时节把扁舟来缆住,觉来也又流在芦花浅处,荡荡悠悠无所拘。 市朝远,故人疏,有樵夫做伴侣。 雨才过山色模糊,月初升桂影扶疏。 恰离了聚野猿白云洞口,早来到散清风绿荫深处。 相逢的伴侣,岂问个贤愚。 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放怀讲会诗中句,忘忧饮会杯中趣,清闲钓会水中鱼,俺两个心足来意足。 樵夫别我山中去,我离樵夫水上居。 来日相逢共一处,旋取香醪旋打鱼。 散诞消遥看古书,问甚么谁是谁非?俺两个慢慢的数。
参考注释蟾光月色;月光。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飘颻餘雪,入簫管以成歌;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 唐 皎然 《溪上月》诗:“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 宋 吕渭老 《情久长》词:“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人静更阑,正蟾光皎皎,花影珊珊。” 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风声 传出来的消息 风声很紧 走漏风声 两岸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黄芦 芦苇的一种 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