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云龙的《吊武烈女》 全文: 金陵有女兰闺彦,生来未识良人面。 春风正及桃夭期,岂谓双鸾遽分判。 姑嫜已殁鲜兄弟,归守空帏复谁为。 堂前掩泣别慈亲,一死相从宁再计。 落花泪血红斑斑,泉台化作望夫山。 郎乎郎乎应识妾,衣带犹馀双指环。 生不同襟死同穴,彤管编中有遗烈。 天边何物表贞心,万古千秋凤台月。 凤台山下鸳鸯飞,坟树生成连理枝。 世间背父忘君者,何用须眉尔许为。
参考注释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桃夭《诗·周南》有《桃夭》篇,赞美男女婚姻以时,室家之好。后因以指婚嫁。 汉 阮瑀 《止欲赋》:“思桃夭之所宜,愿无衣之同裳。”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只为 禹门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我只怕盼于归,负却桃夭。” 分判(1).剖析;评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三乘佛家滞义, 支道林 分判,使三乘炳然。”《陈书·宣帝纪》:“自今应尚书曹、府、寺、内省监、司文案,悉付局参议分判。” (2).分离。 宋 陶穀 《清异录·鹰觜香》:“ 番禺 牙侩 徐审 与舶主 何吉罗 洽密,不忍分判。” |